撕去小米标签,“华米”如何独立行走?

太平洋在线下载手机版 328 0

撕去小米标签,“华米”如何独立行走?-第1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ID:mpyujian)

  一月初的时候,2020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拉开了序幕,在这场为期4天的展会上,有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0多家企业参与会展。

  在此次展会上,华米科技举办了“Leap over Limits跃过山丘”Amazfit全球新品发布会,带来了包括真无线运动心率耳机Amazfit PowerBuds、户外智能手表Amazfit T-Rex、智能家庭健身房Amazfit HomeStudio、家用全折叠智能跑步机Amazfit AirRun、智能睡眠耳塞Amazfit ZenBuds和基础智能手表Amazfit Bip S在内的六款全新产品。

  通过Amazfit系列全新产品的发布,特别是首次推出的智能跑步机产品,这些举措意味着华米科技已经不再满足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产品市场,而逐渐探索健康生态场景的智能化覆盖。根据有关专家表示,华米科技新产品的发布将是构筑全球生态健康目标的重要一步。

  根据官网介绍,华米科技创立于2013年12月,是专注于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中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公司,华米科技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曾经的华米依靠小米手环的热销而迅速抢占了智能穿戴的高地,然而随着穿戴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华米内部与小米“欲断难断”的“爱恨纠葛”,华米的下半场正愈发惹人质疑。

  华米高举“去小米化”,却难掩“巨婴”属性

  在华米科技的成长历程中,小米充当了“伯乐”的角色。2013年,彼时的小米风头正旺,在手机市场迎来大爆发后,小米有意涉足智能穿戴领域,当雷军信誓旦旦地向华米科技CEO黄汪承诺,手环至少会卖出100万个的时候,黄汪将信将疑的接受了小米的合作邀约。

  另黄汪没有想到的是,智能穿戴市场的东风会来的这么快且“风力”如此强劲。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环的出货量已经达到360万,一举超过苹果和Fitbit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智能穿戴品牌。

  小米手环的热销为华米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一方面,小米素以“性价比”著称,低价帮助产品迅速打开市场但利润稀薄成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华米净利润仅为-0.38亿、0.24亿。另一方面,用户对于小米手环的品牌认知是小米,背后的华米却鲜有人知,这也是为什么华米被打上了“小米代工厂”的烙印。

  基于此,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华米开始不甘心只作为小米代工厂而存在,从2016年开始,华米就开始着手“去小米化”,当年华米推出了自有品牌手表Amazfit,原本Amazfit走的是华米与小米合作的路线,但是最终却独立的出现在了华米的产品列表中,这无疑是为这场独立战役打响了第一枪。

  从近几年来小米手环在华米营收中的占比也可以看出,华米正在加速独立的步伐。2015-2018年,小米手环为华米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达到97.1%、92.1%、82.4%和59.7%,华米一方面正在减少小米手环的代工量,另一方面,华米开始加大对其自主品牌Amazfit的投入。

  华米的“野心”显而易见,但不得不说,失去了小米“温室”的滋养,华米并没有坚实的羽毛来抵御严寒和风霜。

  首先是产品定位问题,华米急于要摆脱小米的标签,所以在Amazfit推出时定位的是时尚智能手表,但从最新的发布会来看,华米转而投入到了医疗健康领域,或许华米自己也没搞清楚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另外从华米天猫旗舰店可以看到,在200元到2000元的价位之间,华米有多达十多款的手表、手环产品,不仅是价位可选多,在款式上也充分考虑了男性、女性的审美差异。不过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华米的“焦虑”——没有一款像小米手环一样销量常青的产品。

  于是它只能广撒网多捞鱼,但这样的策略对品牌积累毫无裨益。经验证明,爆款能够直接影响品牌的知名度,如果按照华米现在的打法,则必然会需要投入更多的销售、研发成本。

  其次,华米的独立运营能力显然是不足的。它无法建立起像小米一样庞大、丰富的销售渠道,另外作为维系老客的售后服务也成了用户诟病最多的方面,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及时的声音不绝于耳。

  所以,即使华米急于与小米“分道扬镳”,但以目前华米的情况来看,华米仍然无法摆脱对小米的依赖。很“不幸”的是,这个主动权似乎在小米手上,根据有关消息显示,小米最新推出的首款智能手表的代工方换成了“龙旗”而非华米,这也让华米未来的发展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可穿戴市场竞争激烈,华米惨遭华为围猎

  可穿戴市场从来不缺热闹,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开始加入可穿戴市场的角逐,这时候华米的缺陷就显露出来了。

  不管是从有关专业人士的分析还是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来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以健身为主导将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手机的“附件”来使用。之前的华米或许可以依靠小米手机来弥补这个竞争劣势,但随着华米、小米越走越远,华米的劣势也被逐渐放大。

  而华米的短板却为华为带来了发展机会。虽然在进入可穿戴市场之初,华为推出的价格昂贵的watch产品有些“水土不服”,但毕竟华为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这都给华为智能穿戴带来了关注度和销量,而后华为加大对可穿戴产品的研发与策略调整,凭着性价比、高品质圈了“一大波粉”。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至2018年第四季度,华为的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了438.8万部,同比增速高达206.1%。仅次于小米,位列全球第二。很显然,华为正在加速对可穿戴市场的布局。而失去了小米强有力的支持,华米又如何与华为进行抗衡?

  更不用提,除了华为这位强劲的对手,可穿戴市场早已“熙熙攘攘”,苹果、三星、360、索尼、咕咚这些举足轻重的对手们都在持续发力,对于势单力薄的华米来说,前路并不乐观。

  曾经,有媒体就华米转型、独立化问题对黄汪进行过采访,对此黄汪曾表示:“华米要学会独立行走,小米生态链只是帮助我们孵化”。但随着销售渠道不足、质量问题频发、行业竞争加剧等等问题逐渐爆发,华米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独立行走”的道路似乎不太好走。

标签: 小米 行走 独立 标签 如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