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与三伏分别代表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与最热的时候。
数九,是从冬至日数起,一九、二九、 三九、四九、以至“九九”,共81天,最为寒冷,
“春打六九头”,因为五九四十五天,六九的头 一天是从冬至起第46天,两个节气相隔平均为15 天,从冬至数到六九头相隔45天,所以是冬至后 的第三个节气,第一个是小寒,第二个是大寒, 第三个是立春,敝春日一定在六九的头一天。
数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夏至三庚便数 伏”,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 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 是谓“三伏”,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两个 庚日之间是十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 定,最少是二十一天,最多是30天。
末伏的末一 天距夏至最少51天,夏至到立秋是45天,故“秋 后有一伏”。
“伏天”是指我国广大地区每年夏季的一段 酷热、晴朗和少雨的天气。其起讫时间每年都不 尽相同,大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关于伏天的 历史,据《史记•秦本记》所述:在秦德公2年 (公园前676年),夏季很热,用杀狗来禳解热 毒,便把要解毒热的酷热日子称为伏日。
之所以 要杀狗,是因为当时迷信的说法。认为取狗血涂 在四门可阻止鬼物进入城内,“伏”字是人旁有 犬,表示犬能保护主人。这就是伏的原意◦伏天 应在哪些日子呢?
我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 法”;他们把天干与地支60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代盛行 “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 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 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日后第三庚 日起为初伏(有10天),第四庚日起为中伏(有 的年有10天,有的年有20天),立秋后第一庚日 起为三伏(有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