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荆楚文化,体现地域特色,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关小学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汉剧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童谣为切入点,整合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三汉”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传承、发扬非遗文化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
汉绣隽永
汉绣是湖北省民间传统刺绣艺术,色彩浓烈、构思大胆、绣工精细,处处流露出楚风遗韵,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为了在传承中磨炼学生意志,学校2013年开设汉绣兴趣班,探索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随后,学校又组建汉绣教师队伍、汉绣学生社团,聘请汉绣传承人来校指导汉绣教学。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汉绣文化资源和教学经验,组织教师编辑了《指尖上的楚风汉韵·情系汉绣》校本教材,其中包含丰富的汉绣历史文化、各类汉绣材料的运用、花色设计与具体针法、汉绣审美与鉴赏等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在课程计划的制订方面,学校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课程特点研制长课、中课、短课并组织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动手、协作、表达、社会交往、团结协作等多方位的能力。
2015年,学校创建了全市中小学首个汉绣展览馆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精美的展品琳琅满目,既有汉绣大师和学校教师的绣品,也有学生经过刻苦练习、多次尝试后精心完成的绣品。展览馆的建设使汉绣课程完成“赏—练—展”闭环,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汉绣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汉绣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了学生勇气、毅力、耐力等良好品质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学生从刚开始连针都不会拿,到渐渐绣出花、绣出鸟、绣出绚丽的汉服,进而打造汉绣系列节目在“湖北省妇女儿童博览会”“中国武汉·世界大健康博览会”闪耀亮相。绣针带着绣线在布料上一路生花,铸就了学生的成长梦想,也逐渐成为学校“楚蕴文化”的一块招牌。
一针一丝线,镌刻着文化的传承;一步一脚印,“工匠精神”已经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2021年,在学校第十届汉绣节中,教师刘想玲现场讲解汉绣技法,带领全校师生利用汉绣工坊课、美术课、课后服务等时间,共同绣出一面鲜艳的党旗。当这面党旗在江汉区校园红歌赛活动现场徐徐展开那一刻,强烈的现场感和庄严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汉剧铿锵
汉剧是武汉市的地方戏剧,旋律优美、对白雅致,兼备淳厚深沉和激越高亢,成为武汉人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是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
学校将汉剧作为校本特色课程已经10年了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如今,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专业人士的指导,开始了独立教学、自主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音韵中的楚风唱婉·汉剧》。学生在课程的耳濡目染中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成长为传承发展汉剧的中坚力量。每年的校园汉剧节,学生唱戏、听曲、画脸谱、做汉剧操……整个校园沉浸在汉韵之中,让人心驰神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汉剧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生也在全面、深度参与学习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学校以汉剧普惠课程班为基础,邀请汉剧名家进校园担任指导教师,每逢周一、周四集中训练一个半小时。从“赏名段”到“品人物”,从“练唱腔”到“学招式”,从“画脸谱”到“习伴奏”,课程力求全方位、多维度展现汉剧艺术之美,高标准、严要求给予学生汉剧教育。学校还开设了汉剧精英班,提升课程难度,选择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培养。
汉剧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心灵的碰撞与共鸣中迸发光彩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戏曲的编写、创作、排演等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美感体验自由提出建议,亲身参与作品的形成过程。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师生共同创编了多段为抗疫加油鼓劲的汉剧念白和唱段;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师生以校内施洋故居红色教育基地为起点,以烈士施洋的事迹为原型创编了新汉剧《英烈见证我成长》。当传统汉剧文化浸润了红色资源,红色基因就以另一种方式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血脉之中。
展开全文
汉谣飞扬
武汉童谣刻印着历史的痕迹,凝聚着生活的点滴,不仅在儿童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教化功能,而且与武汉的民情物候紧密相关,广泛流传于民众之间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2009年,学校将武汉童谣这一省级非遗特色项目引进校园,由于朗朗上口、诙谐直白,武汉童谣成为学生乐于运用的交流工具。
武汉童谣的地方特色浓厚,学校积极发动热爱武汉方言、武汉童谣的家长力量,推动家长与教师通力合作,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钟声下的楚音传情·武汉童谣》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教材收集了各种不同题材的新老武汉童谣,包括市井生活、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幽默笑话、教诲哲思等,力图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欣赏武汉童谣的韵律之美,熟悉武汉的方言文化,同时增长知识、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武汉童谣课堂的气氛总是欢快而热烈,教师时不时即兴发挥,激起一阵欢声笑语;学生不仅能流利朗诵,而且能在现场打快板伴奏,甚至创编自己的新童谣作品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
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关于武汉童谣的相关活动,比如“武汉关伢说武汉话”主题活动,号召学生搜集武汉话的顺口溜、儿歌、小笑话,组织召开“嘴劲”方言主题班会,排演环保方言三句半节目,用武汉方言为电影配音,搜集整理关于武汉方言的“萌版教材”……朗朗上口的武汉童谣以巧妙的方式走到学生之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
“汉绣为花,汉剧为叶,汉话为枝”,学校“楚蕴教育”秀出的繁华,是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出枝,是因材施教成就每一个学生葫芦丝版小苹果伴奏曲。
(作者单位均系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关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22日第5版
作者:杨 玲 何文娟 阮 瑾